康旅日报讯:在广州众多博物馆中,或许还有许多不为人熟知。其中有两个藏在大学城的博物馆便十分值得游览。这里有斗拱、角厥、砖红色连廊、茂密葱郁的绿树,也有南汉唐韵的遗风、近代广州的城市遗迹。走进南汉二陵博物馆与广州市国家档案馆,了解那段尘封的历史。 南汉二陵博物馆 南汉二陵是五代十国时期南汉国烈宗刘隐的德陵、高祖刘岩的康陵之合称,其中康陵是全国首次发现的五代十国时期的陵园建筑,亦是迄今所发现的此期仅存布局完整的陵园。 南汉二陵于2003-2004年间发掘,获评2004年“中国十大考古发现”。作为五代十国考古的重大发现之一,南汉二陵是五代南汉国的标志史迹,亦是回溯广州城史的重要文化遗产。 南汉二陵博物馆 步入馆门,映入眼中的建筑风格与未央宫颇有相似,昭显中国传统文化“天圆地方”的设计意念。其外观以“南韵·和庭”为主题,富于岭南地域特色。建筑的主体采用黑白灰与砖红的色彩搭配,借以现代建材与工艺体现传统建筑元素,传统与现代的交融,既具有中国古建筑的规整对称、恢弘庄严,亦有现代建筑之前卫灵活。 南汉二陵博物馆建筑群与康陵遗址本体自然形成“左圆右方”的景观空间轴线,形成有秩序的统一整体。内部以“中国如意结”作布局结构,以庭院为核心作为建筑体量单元,通过五个单元的相互叠合交织,形成圆中有方、方中有圆的有机结合,营造实为建筑、虚即庭院;围而不合、虚实互换的建筑理念。馆内布设有云山珠水间、汉风唐韵、公众考古中心等展厅,其中《云山珠水间——考古发现的广州》则借考古实物资料展现先秦时期广州地区人类社会发展风貌,及广州建城两千余年来的流变、积淀与对外交往的历史。其中鹿颈遗址出土最早的“广州人”,向人们展示先民的社会样貌;甘草岭遗址所出土的玉琮与良渚文化高度相似,向人们展示环太湖地区与珠江流域的文化交流。 而汉风唐韵展厅内分“岭南大汉国”、“都城兴王府”、“考古现三陵”三大部分,通过近二十年考古发现与现存南汉文物遗迹,藉以实物、图文、多媒体视频互动等媒介,具象生动地向公众展现五代南汉国的历史文化面貌,以期大众能对此作更深入的了解与体会。 地址: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小谷围岛华师一路8号 建议路线:市内乘坐地铁4号线到大学城南站D出口,转乘332路公交车到广美路站下,步行即到。 参观方式:门票免费,需凭有效身份证件领取,凭门票安检入馆。 导赏服务:博物馆为观众提供定时定点的免费中文讲解,时间为10:00、15:00,可按时于展览中心大厅入口集合。 广州市国家档案馆 成立于1959年的广州市国家档案馆位于广州市番禺区大学城,负责收集、保管广州市各个历史时期党、政及其他有关单位需要长期保存的档案,并为机关、团体、社会各界提供档案利用服务。1995年被评为国家一级档案馆。其中馆藏民国档案不少是具有重要历史价值的珍贵史料。A栋作为档案保存处可提供资料论文的参考,B栋则主要为博物馆展厅。
广州市国家档案馆 展馆的入口设计十分独特,进馆后是一堵档案展示墙,亦作为大门使用。游客靠近后,那堵墙便徐徐打开,意旨开卷溯源,寻觅广府历史。《档案·广州》历史记忆展为本馆的常设展览,展区内分为历史名城馆、生活历史馆、地图印记馆和时光隧道四个部分,共展出各类文书档案、照片档案、音像档案与实物档案共五百余件,向公众讲述广州先秦以来数千年的历史故事与人文往事。其中,民国街部分的展览里摆设着90年代的绿皮公交,步入公交内来一场沉浸式体验的公交线路,领略三十年前沿江长堤的风情。 档案馆内的空间设计与藏品布展兼具档案元素与广州特色,融知识性与趣味性,不同的互动环节设计为观众架构一个新颖的档案展览体验。在时空隧道穿梭,体悟广州从建城到发展、由古代至现代的演变,置身民国场景的摹画中,感受广州城内的风俗旧貌。踱步1907&1937&2017年的时空地图,脚下土地的新与变历历可见。 “岁月失语唯石能言”,沉下心走进博物馆,用脚步与眼光丈量我们脚下的土地,从古籍文物中了解这段历史,就不难发现原来历史离我们并非遥不可及。 |